兒童游樂行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,主要原因在于樂園的目標受眾主要是孩子,而支撐他們去消費的是他們身后的家長。因此想要樂園經營好,就一定要注重兒童游樂場的家長經濟。
當下,同質化是兒童游樂場面臨最嚴重的問題之一,特別對于中小型的室內兒童游樂場,游樂設備、經營模式幾乎相同,隨著各地兒童游樂場的數量不斷增加,競爭加劇不可避免。如何破解同質化,行業內的實戰專家們紛紛提出觀點,有主張通過主體化設計避免同質化的,有提倡打造文化實現兒童游樂場差異化的;還有建議提升兒童游樂場的軟硬件(設施與服務)來破局。
想要突破同質化這一瓶頸,我們只有在深挖客戶需求上做文章。專家們的觀點不無道理,抓住了問題的根本,從滿足兒童更深層次的需求上提出解決方案。
但這里,我要提醒一點:孩子是兒童游樂場的客戶,家長也是兒童游樂場非常重要的客戶,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,家長比孩子更重要!因為帶小孩去哪里玩,主要的決定因素在于家長,并不是小孩。你什么時候看見小孩單獨去過兒童游樂場?既然兒童游樂場能在深挖兒童需求上尋求突破,同樣,在滿足家長需求方面,我們大可動動腦筋。經常聽到一些朋友的抱怨,“好不容易到了周末,還得帶孩子去兒童游樂場。”多數家長把帶孩子去兒童游樂場當成一種任務,而不是一種享受。在應試教育占主導的中國,孩子背負的學習強度非常大,孩子對玩樂的要求或許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高,通常一些簡單的兒童游樂設備,也能讓他們玩的盡興。
同樣,對于家長,累積了一周的工作壓力,也需要找到途徑來釋放。在滿足孩子需求的同時,兒童游樂場的經營者是否應考慮滿足家長的一些需求,讓家長“遛”娃,從一項任務變成一種享受。由此可見,家長的需求是傳統的兒童游樂場滿足不了,要想滿足家長的需求,就可能需要跨界經營或異業聯盟。跨界經營——“兒童游樂場+”目前,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,各行業不斷的在做強、做大的同時,結合多種業態的體現,這種“跨越多個環節”的“跨界”模式也已經成為各行業發展的一個趨勢。
這其中,互聯網行業的跨界最為矚目,2015年“互聯網+”還被寫入李克強總理的工作報告中。互聯網的跨界有多耀眼?互聯網+集市有了淘寶,互聯網+百貨有了京東,互聯網+銀行有了支付寶,互聯網+紅娘有了世紀佳緣,互聯網+交通有了滴滴打車...“+”的威力可見一斑,其實質何嘗不是一種跨界經營。在兒童游樂場行業,如何“跨界”形成兒童游樂場經營新模式,需要行業人士不斷去探索和實踐。當下,兒童游樂場已成為一種剛性需求,如何運用這種剛性需求去創造更大價值?“以兒童需求引流,滿足家長更多需求。”不失為一條可行的思路。目前非常火熱的農家游樂園就是這一思路的實踐,“兒童游樂場+生態農莊”的經營模式也得到了大眾的認可與追捧。兒童游樂場+什么呢?這就需要我們更深層次了解家長的需求。兒童游樂場的跨界經營其實早有先例,如兒童游樂場+書店、兒童游樂場+電玩城、兒童游樂場+咖啡廳、兒童游樂場+網吧、兒童游樂場+餐飲、兒童游樂場+臺球廳、兒童游樂場+室內高爾夫、兒童游樂場+攝影...當然,最好的做法是針對當地的家長群體,做一個詳細的市場問卷調查作參考。
異業聯盟當資金不足以支撐跨界經營,異業聯盟也是一種選擇。異業聯盟,是雙方具有共同行銷互惠目的的水平式合作關系。憑借著彼此的品牌形象與名氣,來拉攏更多面向族群的客源,借此來創造出雙贏的市場利益。異業聯盟更多用在推廣營銷方面,如兒童游樂場與兒童餐飲、兒童教育等業態聯合做活動、客戶資源共享、互推微信公眾號等。在兒童游樂場行業,異業聯盟的主體大多是兒童業態的不同領域,它們的目標客戶相同,這些主體之間既有競爭又有合作。如果兒童游樂場想要在滿足家長的需求點上著力,異業聯盟的圈子就必定要擴大,要把對家長有吸引力的業態吸納進來。還有一點,異業聯盟的主體之間可以嘗試更深層次的合作,從推廣營銷合作逐步擴展到其它方面,甚至可以達成聯合經營。任何行業的經營模式,都是以滿足顧客需求為導向,區別只不過是,你是滿足少數人還是多數人,滿足客戶的一個需求還是多個需求。未來,兒童游樂場的經營模式,一定是從客戶的實際需求出發,從孩子和家長的深層次需求出發。